NUS授课硕进组申请记录

1. 前言
其实进组是一直以来的打算了,感觉发一篇自己的工作应该是每一个做ai的学生都憧憬的了吧,对找工作应该也是很有帮助的。当时选择出来留学也是因为看中了nus这边可能科研氛围会更好一些,也就是至少培养实习生会正式一些,不像北航纯纯是草台班子(没有贬低母校的意思,只不过我确实没遇见好的)。本来的打算是开学前就找好的,但由于开学前实在是太摆了,到开学第二周才开始准备这事儿。不过好在还算顺利,花了一周时间就找到了。
这篇帖子来分享一下我的套磁经历,每个人的本科经历不同,可能不具有参考价值。
2. 找人
套磁找人是很重要的,可以说应该是最重要的一步了,因为科研实习一般不会特别拷打你专业课和数学知识,顶多就是问问你的研究经历,所以没啥可准备的。
那么如何找人呢?有很多种渠道了其实,比如以下几种:
- 学院官网
- 小红书
- 找别的学院的同学要一份projects的项目名单
- ……
下面来逐个分析一下这几个选项
2.1 学院官网
最朴素的找人方式,主要是集中在工学院(ECE)和计算机学院(SoC)官网的 Faculty 页面,然后点进老师的个人主页。不过我个人其实是很不推荐的,因为我觉得这种方法和大海捞针本质没什么区别。如果打开过学校的教师官网就会发现,老师非常多,要一个个点开老师的主页。更崩溃的是nus的教师官网排在前面的还都是大导师(基本都是Professor),一打开谷歌学术几万引甚至十几万引,人家怎么可能带科研实习生。而我们要找的,也就是比较有可能带科研实习的,基本都是年轻的 AP (Assistant Professor)。
打开教师的nus主页后,还要在学校主页里找到教师个人主页(一般是教师的名字为域名),然后看他的研究兴趣,更重要的是看他是否明确在主页里写了招收 Research Intern / Research Assistant。这样一个一个看下来需要太多时间了。时间复杂度为 O(N) 了属于是。
2.2 小红书
神中神了属于是,我是实在没想到,小红书这么好用,非常推荐,但需要有一些鉴别能力。
小红书现在感觉科研工作者入驻的越来越多了,有在小红书上宣传工作的,也有在小红书上招人的,甚至还有在小红书上rebuttal的。我当时是直接在小红书上搜索类似于 nus 进组
、nus大模型导师
之类的关键词,这个时候会出来两种内容:
- 第一种是中介打的广告。这种帖子的特征是首先博主的id就很明显是中介,比如xx学姐、xx留学之类的,主页也全是广告。他们会在帖子里简单介绍一下教授,并且帖子排版很精致,很明显是有模板的。这种帖子也是有意义的,因为至少这些教授确实在招人对吧,他们也只是从学院官网搜罗到的消息而已。这个时候就直接去谷歌搜老师名字就好了,不要去后台私信。
- 第二种就是真的课题组招人的广告。可能是老师本人的号,也可能是课题组同学的号。一般发这种帖子的人主页可能是空白,也可能包含了一些生活类的内容,id可能是
momo
或者小红薯xxxxxx
。虽然看起来真的很像骗子,因为真的什么信息都没有,但我当时想着无所谓了他也骗不了我什么,抱着这样的心态我就去大胆私信了。结果最后都遇到了真的老师,有点难以置信了。
据我所知,nus的Mike Shou在小红书是有号的。
2.3 其他学院的projects名单
就比如工学院的ce项目,他们是有projects选项的,并且会给学生发一份pdf,一百多页,每一页是老师和项目信息。可以供参考用,因为这些老师至少是带msc做项目的,不过具体来说好不好我也不清楚,因为我没有发过邮件,可能会存在老师只招有projects选项的情况。
2.4 总结
总的来说,我觉得招人的步骤是这样的:首先多刷刷小红书,勇敢私信,损失不了什么;其次是从ece的projects名单里选;最后最后实在没辙了,那就官网遍历吧。
找人的这一阶段可以列一个表格,把姓名、邮箱、研究方向、优先级都写一下。
3. 联系老师
按照表格里的优先级开始联系老师,我也是按照小红书上的模版来写的,可以分享一下我写邮件的思路:
Dear Dr. / Prof. [Lastname],
I hope this email finds you well.
// 自我介绍段
My name is JIN Kaiming, currently a master student at NUS, and I got my Bachelor’s degree at the Schoo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, Beihang University. I’m writing to express my interest in applying for the research internship under your supervision.// 简单说一下自己和大模型很熟悉
During my undergraduate research and internship experiences, I have been exposed to various aspects related to large language models, including MLLMs and Time Series LLMs. These research experiences have given me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LLMs, and equipped me with fundamental skills for conducting research in this area, such as server-side programming and fine-tuning LLMs.// 说一下自己关于LLM的一些insight,即自己遇到的LLM的缺陷
While I am amazed by the power of LLMs, I have also identified many limitations in their current state……// 开始舔老师的代表性工作,说一下自己对这篇文章的认可,结合一下具体的文章、创新点。
// 老师做的工作应该确实是比较solid的,所以不是很难写。
I have read your group’s papers, such as……// 结尾段
For your consideration, I have attached my CV. I’m looking forward to hearing from you.Sincerely,
JIN Kaiming
4. 准备面试
如果是面phd的话,可能需要考虑准备专业课和数学,但其实科研实习没什么可准备的,老师跟你约时间基本也都是两三天以后,显然是准备不了什么的。
准备工作无非就是做一个自我介绍的ppt,复习一下过去的研究经历。自我介绍我准备的英文的,因为套的是nus的教授,还有配套的稿子,基本做到了可以脱稿,但老师上来就说中文了。自我介绍时长一定要控制一下,我的part是academic background、research experience、research interest。
研究经历按照老师说的,只讲了一段,包括:
- 解决的问题
- 用了什么方法
- 有什么结果
- 你的角色。
我讲了我在冯如杯的一段对抗的项目经历,主要是因为这个是目前个人认为最有含金量的一段,并且有视频成果,非常直观。但实际上老师们相当不感兴趣,问的问题还是围绕着大模型的项目,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的话我会选择智谱的经历。
5. 面试记录
我收到了两个老师的回复,一个是北航的老师,另一个是nus的。前者的主要方向是gui agent;后者比较广泛,包含了基础模型的理解/生成/推理与多模态 agent。
北航的老师没有问我任何问题,让我简单介绍了一下就开始介绍他们的研究内容了(毕竟我在和他开会之前对他完全没有了解),然后整个会议持续了大概二十分钟,都是我在问他问题,相当于我想去的话直接可以去了。整体是聊天面。
NUS的老师就很正式了,用的是zoom,开摄像头,对面有三个老师来问,流程是简单的寒暄之后让我自我介绍(展示slides),然后被打断后,和老师的互动有以下内容:
- Q:你有什么大模型的经历?
A:介绍了在智谱参与过的所有项目,也给老师看了文档。我也不知道是否允许😆
- Q:你觉得自己的代码能力怎么样?
A:还不错,因为我是科班出身,北航cs的培养方案也比较过硬,我们经常被要求在一周之内完成两千行的项目。其实我一直是比较怕这种问题的,因为我确实没有一些算法竞赛的奖,在智谱和进组的时候都被问到了,都拿北航cs的名头混过去了。但确实我觉得代码能力分两种,一种是做算法题的能力,另一种是做工程的能力,六系的毕业生在后者我觉得大多数都是过关的,所以其实这个回答也代表了我的真实想法。
- Q:之后就是一些对项目的具体问题
6. 结果
很顺利,本来以为是一个长线战争,结果没想到两个都当场发offer了,后续肯定是在nus on-site了。
得到结果后说不兴奋是不可能的,希望在这半年或者一年里,可以接触到一些真正的科研训练,也可以做出一篇自己的文章,如果能有一些影响力就更好了。
- 标题: NUS授课硕进组申请记录
- 作者: jkm
- 创建于 : 2025-08-24 14:21:02
- 更新于 : 2025-08-24 17:18:50
- 链接: https://goldenkm.github.io/2025/08/24/Intern-Application-Record/
- 版权声明: 本文章采用 CC BY-NC-SA 4.0 进行许可。